防肝癌首先要防病毒性肝炎
2022-04-19 19:26:03 来源: 三门峡肿瘤 咨询医生
防肝癌,首先要防病毒性肝炎
[标签:url]
[标签:科室]
摘要:我国是肝癌高发地区,近年发病率呈缓慢上升和年龄趋小势态,病死率也随之上升,占癌症死亡率的第三位。医学研究表明,肝癌的发生与肝炎、肝硬化有明显关系。乙型、丙型等肝炎治疗不及时易转成慢性肝炎而逐渐发展成肝硬化;有研究报告70%~100%的肝硬化病人可发展成为肝癌患者。
医学临床研究表明,肝癌的发生与肝炎、肝硬化有明显关系,乙型、丙型等肝炎治疗不及时易转成慢性肝炎而逐渐发展成肝硬化;还有研究表明70%~100%的肝硬化病人可发展成为肝癌患者。我国目前有1.2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约占全世界人口的30%,其中300万人会转为慢性肝炎,约30万人转为肝硬化,最终有部分乙肝患者转变为肝癌。专家指出:防肝癌必先防肝炎,而防肝炎重点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的。
防肝癌,首先要防病毒性肝炎
肝癌转化过程大致如下: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科研人员已证实,主要通过血液传染的乙型、丙型与丁型肝炎病毒与肝癌关系密切,据统计,肝癌患者中乙型肝炎相关者约占70%~80%,丙型与丁型肝炎相关者约为15%~20%,而另有5%的肝癌患者则可能与酗酒、寄生虫感染、长期服用避孕药有关。因此,预防肝癌首先必须预防病毒性肝炎。
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昆虫叮咬传播是以往人们所知的乙型肝炎的主要感染途径。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中约有1/3(约3000万)来源于母婴传播。由于感染早,90%以上发展为慢性感染。研究表明,6岁以前的儿童感染后慢性化的危险性为30%左右,而 期获得性感染者中仅5%慢性化。令人欣慰的是,我国现已推广乙肝母婴阻断技术和儿童疫苗注射计划,预计20年后肝癌发生率必将大幅下降。另外,血液传播及医源性传播经血液传播在日常生活中也涉及广泛,成为乙肝传播的又一个重要途径,其中文身、补牙、文眉、穿耳洞等美容美体项目所隐含的风险,应该受到更多女性的重视。
实际上,相比“家喻户晓”的乙肝,丙肝更易被忽视。据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病科主任魏来教授提供的数据显示,在一项调查中,仅1%的受访者对丙肝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有正确认识。公众对丙肝的知晓率只有38%,远远低于甲肝(91%)和乙肝(95%)。
“大量接受输血者、静脉注射 者、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感染艾滋病毒者、性乱行为者、接受创伤性美容操作如文身、妈妈丙肝抗体阳性者等都是感染丙肝的高危人群。”魏来教授提醒,以上高危人群一定要尽早到医院进行丙肝筛查,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丙肝的治 果好于乙肝,可获得60%~70%的治愈率。长期血液透析者,应该每个月检查1次转氨酶和丙型肝炎抗体。此外,现在报告的丙肝病例很大一部分,是1993年以前有过输血史的人群,建议这部分人群尽早到医院去做丙肝筛查。
哪些是肝癌的高危人群
我国正处于亚洲太平洋沿岸的肝癌高发区内,肝癌不分年龄,但以40岁以上的人居多,而男性比女性高。肝癌与其他癌症一样具有家族遗传性,如果一个人的父母、兄弟姐妹中有人患有肝癌,则其发生肝癌的几率也比其他人要高,可高达56.9%。35岁以上具有乙肝病毒和(或)丙肝病毒感染的男性人群,是肝癌的高危人群。
此概念包含三部分内容:第一,目前肝癌的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临床上也偶见30岁以下的青年肝癌患者。第二,在中国,95%肝癌患者具有乙肝病毒感染背景,10%有丙肝病毒感染背景,不论肝炎患者平时肝功能是否正常,都属于此高危人群范畴。第三,中国肝癌患者**比例为3~5∶1,可见肝癌对男性威胁较大。因此,符合以上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体检,早诊早治。
(实习编辑:梁炜颜)
TAG:
上一页:防肝癌首先要避免致癌物质的刺激
下一页:防肝癌首先要预防肝炎
相关阅读
- 2022-04-27乳腺癌外科药理学简史
- 2022-04-19阻断代谢饿死肝癌细胞
- 2022-04-19阻断从肝炎向肝癌的扩散之路
- 2022-04-19阳多年未检查腹痛后发现已成肝癌
- 2022-04-19防范全民杀手肝癌
- 2022-04-19防肿瘤饮食调理是关键苦瓜是防肝癌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