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因素诱发食道癌
2022-04-18 20:07:36 来源: 三门峡肿瘤 咨询医生
外界因素诱发食道癌
[标签:url]
[标签:科室]
摘要:食道癌是人类常见恶性 之一,全世界每年约30万人死于食道癌,我国是食道癌的高发地区。
每年因食管癌死亡者约15万人,占全部恶性 死亡近四分之一,由于该病症病理上的特殊性,其病因到目前还没有给予明确定论,但是研究者发现环境和某些致癌物质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1、亚硝胺类化合物和真菌毒素现已知有近30种亚硝胺能诱发动物 。国内也已成功地应用甲苄亚硝胺、肌胺酸乙酯亚硝胺、甲戊、亚硝胺和二乙基亚硝胺等诱发大鼠的食道癌。我国调查发现,在高发区的粮食和饮水中, 盐、亚 盐和二级胺含量显著增高,且和当地食道癌和食管上皮重度增生的患病率呈正相关。这些物质在胃内易合成致癌物质亚硝胺。
2、酸菜是林县居民的一种主要副食品,常被白地霉菌严重污染而含有高浓度的 盐、亚 盐和二级胺,薄层色谱分析可发现含有亚硝胺。资料还证明,食用的酸菜量与食道癌的发病率成正相关。长期用酸菜提取液和浓缩液喂大白鼠,也证实具有致食道癌作用。
3、真菌毒素的致癌作用早为人们所注意。我国林县食道癌的研究结果证明,各种霉变食物能产生化学致癌物质,镰刀菌、白地霉菌、黄曲霉菌和黑曲霉菌等真菌不但能还原 盐为亚 盐,并能增加二级胺的含量,促进亚硝胺的合成。玉米面经接种并培养镰刀菌或黄曲霉菌后,二级胺的含量可增加数倍,其中甲基苄基亚硝胺为诱发大白鼠食道癌的特异致癌物。
国内学者还发现,在邻近真菌侵犯部位的食管上皮细胞,可呈现单纯性增生、轻度至重度的不典型增生,甚至明显的癌变。提示真菌感染与食管上皮细胞分化、分裂异常不同阶段有密切联系。同时还发现,在食管原位癌旁增生上皮内可分离出白念珠菌的纯株。因此有人认为,具有致癌潜力的真菌长期持续侵犯食管上皮,可能引起或可能协同其他致癌因素而促进癌变,故食管真菌病可能是食道癌的癌前病变之一。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食道癌高发地区的居民有进食很烫的饮食、饮烈酒、吃大量胡椒、咀嚼槟榔或烟丝的习惯,这些对食管粘膜的慢性理化刺激,均可引起局部上皮细胞增生。动物实验证明,弥漫性或局灶性上皮增生可能是食道癌的癌前期病变,食管损伤、食管疾病以及食物的刺激作用食管损伤及某些食管疾病可以促发食道癌。在腐蚀性食管灼伤和狭窄、食管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室或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食道癌的发病率较一般人群为高。
(实习编辑:刘志玲)
TAG:
下一页:大肠癌早期症状是怎么样的
相关阅读
- 2022-05-05柳叶刀学:20年的随访结果背书早期乳腺癌的保乳治疗
- 2022-04-19食道癌并发症的症状特点是什么
- 2022-04-19食道癌可伴有吸入性肺炎症状
- 2022-04-19食道癌可以食疗吗
- 2022-04-19食道癌可以靶向治疗吗手术治疗和靶向治疗一样吗
- 2022-04-19食道癌偏方之饮食止痛